社工如何传承松塘翰林文化?
■《樵山社区报》市民议事厅挂牌。
前段时间,经过紧张的答辩,西樵上金瓯和谐互助社的项目——松塘村翰林文化创承服务脱颖而出,成为西樵今年“至善基金”五星级项目之一,获得资助金额18万元。
近年来,西樵镇一批本土社工如种子般悄然撒向各村居的土壤,为街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解决了他们的不少困难。然而,由社工来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创承,这在西樵是一个创新性尝试。
7月4日,在《樵山社区报》和西樵镇社会工作局联合举办的首期市民议事厅上,上金瓯社区工作人员、村民们、社工以及本土文化学者等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从社会工作角度创新传承松塘村“翰林文化”,同时也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社工的服务内容和价值理念。
“西樵通”呼吁关注翰林文化
活动当天骄阳似火,但高温天气丝毫不影响参加者前来讨论的热情,西樵镇相关部门领导、上金瓯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村民们早早就来到市民议事厅现场,40多名参加者围圈而坐,踊跃发言。
“上大学了,开始慢慢学会去了解本土的历史文化,我希望自己身边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多看、多问、多逛,可以更好地把文化传播出去,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帮自己长见识”……讨论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然忘记了高温酷暑。
当日,有“西樵通”之称的89岁本土学者关祥老师也参与了本次市民议事厅的讨论,交流中关祥表现出来的热情以及对于西樵文化传承的贡献与热爱,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
当谈及社工该如何组建导赏员队伍时,关祥握紧话筒站起来说:“导赏员介绍时不能将松塘村孤立成一条村,而要结合松塘人的精神,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关祥认为,人文精神才是松塘翰林文化的精髓,社工在开展活动培训本土导赏员时,应该积极关注村民对本土历史文化及生活体验的感受。
问题一:目前松塘衬翰林文化在传承和传播中遇到什么问题?
加大松塘村深层次文化保育
区子广(上金瓯社区松塘村村民、导赏员):这几年,清幽古朴的松塘村忙碌着修整道路、铺设排污管、建停车场和旅游公厕、月池畔外立面修复……可见西樵各级政府对松塘古村硬件的投入是充足的。
松塘村民踊跃捐资二百多万元,成立“松塘翰林文化基金”,用以修孔庙、建门楼、奖学子、收石板……可见村民参与古村落的保护非常积极。但是,对于松塘村深层次的文化保育与活化,如职业培训、文化内涵的挖掘等,大家却表现得有点力不从心、无暇顾及。
更多培养翰林文化口述人才
陈润珠(上金瓯社区千部):近年来,每天都有几辆大巴载游客过来我们这边游玩,节假日时特别多。但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有朋自远方来,未可乐乎啊。
今年3月24日至25日,全国各地一百多名古村落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到访松塘村,召开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平时负责导赏的区子广脚却受伤了,但他也只能拆了夹板,扔下拐杖,忍痛全程导赏。我们对此也很无奈,因为松塘翰林文化口述人才方面的确紧缺。
问题二: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导赏员?
多途径丰富导赏员知识
邵凯健(西部管委会文化旅游促进局副局长):松塘村村民本身就可以是很好的导赏员,因为他们对村的认识更深,会带着感情去导赏,对村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更好地将本村文化分享出去。
傅锦韬(樵园社区大学生):一个好的导赏员,就应该多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网络等媒体去了解本土文化。我知道南海中学有一位老师是松塘村村民,他会经常提起自己的村落,弘扬村落文化。他曾经出版一本《樵山人文》,介绍松塘村的历史故事,帮助我们知道很多当地的故事。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解,可以不断丰富导赏员的知识。
问题三:如何组建导赏员队伍传承松塘翰林文化?
利用传统文化活动
李翠玉(飞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千事):朋友嫁入松塘村,受她邀请参加了烧花塔、孔子诞、村庆等活动,但我不知道它们的由来。当时我就想,能否将社工工作本土化,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来传播社会工作的价值,利用传统文化活动,对应社区小组活动,组织村民参加,从而使他们了解社工工作及历史文化。
口述文化是正史文化的补充,学生通过参加小组活动了解历史文化,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人参加活动,让青少年朋友去听讲,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样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发展社工工作。
整合政府、社区、协会资源
张文源(西樵社会工作局副局长):社工可以整合政府、社区和松塘村文化协会三者的资源来推动项目发展。政府作为引导,在资金等多方面可以给予文化建设一定的支持。社区则需要凝聚村民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利用对他们精神层面的转变来助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协会内文化学者对文化有深厚的认识,他们需要社会、社区、社工机构为载体,帮助文化在社区推广。因而,社工连结政府、社区、协会等资源作为桥梁,协助几方达到共融、发展和传承的目标。
通过平台引进专业导游
欧美萍(西部管委会文化旅游促进局局长助理):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对该村的历史文化保护、挖掘、传承和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时旅游氛围基本形成,如何发展和传承,需要社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今后我们会重点组建导赏员队伍,可以通过旅行社等平台引进一些专业的导游到松塘村,从专业角度协助文化社工将松塘村文化进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松塘历史,来参观松塘,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从市民角度做好文化传承
沈海泱(西樵镇党委委员):松塘村的文化是一种向学、至善、儒家文化、正能量的传递,我们希望能在旅客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文化。导赏员不只是介绍景点历史,而是要讲出小小村落为什么能产生百多名知名人士,这是文化的沉淀,也是岭南文化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将调动市民参与其中,尤其是大学生、义工、党员。从市民角度来做好翰林文化的传承。传,是希望广大松塘村土著村民将文化挖掘出来,文字整理形成有代表性的故事提炼出来;承,是希望在座的热心人士利用这个平台链接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合力做好这方面文化的传播。
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沈海泱(西樵镇党委委员):设立市民议事厅的出发点和宗旨,关键是切实帮助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取信于民,赢得市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我们希望市民议事厅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市民议事厅,应由市民唱主角,让市民畅所欲言。要建立宽松的议事氛围,鼓励市民敢于说真话,敢于挑刺。同时要创新议事的形式,要多深入基层接地气。
此外,市民提出问题之后,关键在于要落实和解决好问题,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这直接影响市民议事厅的公信力。我们期待,西樵在推进市民议事厅建设上,能够不断创新管理服务,要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其打造成为服务百姓的品牌民心工程。
收集民间智慧,提高服务效率
龙华强(西樵镇党委委员): 去年10月,镇委镇政府联合珠江时报社共同创办了《樵山社区报》,贴近西樵本地,服务西樵本地,传播西樵好声音,讲述西樵好故事。同时,我们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成立了《樵山社区报》市民议事厅,去更好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服务西樵人民。
一方面,通过倾听基层各方代表的声音,让政府相关部门跟进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矛盾于基层,实现社会的善治,造福好百姓;另一方面,也通过“议事”的形式收集民间智慧,形成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率和公信力。
去年年初,市民议事厅被写入南海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两会工作报告,推动社会治理从政府单向决策向政民双向互动转变。市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样便能够让市民感受到公民言论的尊严,从而提升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转型期,百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的特性,这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西樵创新管理,推出市民议事厅,为百姓的利益诉求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将有效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公民自治和社会善治。
我相信,西樵的市民议事厅一定能够成为西樵街坊们心中重要的发言阵地。
市民议事厅是街坊发声的好平台
潘钟亮(珠江时报总编辑助理):市民议事厅,可以说是政府部门联合珠江时报社共同打造的一个民生工程和社会工程,是媒体与政府合作共同服务于市民的一项措施。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社区大小事,你我来话事。市民议事厅是街坊们发声的好平台,希望真正听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基层的声音。
在我们社区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真正了解这些问题前因后果的往往就是我们社区里的居民和意见领袖。市民议事厅的目的就是将大家的观点和建议收集起来,并且分析和探讨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市民议事厅的真正目的,了解社区生活、关心社区生活、最终服务社区生活。
给了街坊发声的新平台
杨绍镛(樵泰社区居民):早在这次市民议事厅举办之前,我就是《樵山社区报》的忠实粉丝。我常常将身边的趣闻趣事告诉社区报记者,我也将自己对于城市管理的思考写稿投递到社区报的邮箱,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被采用时都会很开心。
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沟通渠道。前段时间,我又发现了一个关于公交车的问题,在经过调查后向《樵山社区报》投来一份题为《官山二桥东西两边能否各设公交枢纽站牌》的建议,希望借此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社区报记者帮我们积极跑腿沟通,最终将问题有效解决了。如今再启动了市民议事厅,给了我们发声的新平台,我会更多关注和思考身边小区建设的大小事情,希望能够帮助小区建设得更好。